人民子弟兵的母亲——戎冠秀

0

在我们河北省会石家庄的街心花园,矗立着一座浮雕,主体是一位面容慈祥、眼含深情的母亲。浮雕的基座部分刻画了这位英雄母亲带领群众送饭送水,慰劳军队,抢救伤员,坚壁清野的生动场景。

她就是石家庄平山县下盘松村的一位普通小脚老太太,她是享誉全国的人民子弟兵的母亲——戎冠秀。戎冠秀参加了全国第一次政协会议,出席过开国大典,一生中被毛主席13次接见拥有一身荣誉的她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!她的故事在西柏坡广为流传。

1942年,日军调集7万大军,向晋察冀边区发动了惨绝人寰的“梳篦大扫荡”,在反“扫荡”中,戎冠秀带领妇女给前线战士送水送饭,她昼夜不眠的照顾重病伤员,拿出家里最后的粮食一勺勺喂给伤员吃,把女儿仅有的一件过冬棉袄撕了掏出棉絮给伤员裹脚取暖,为了及时救护伤员,年近五旬的她带领妇救会抬着担架,颠着小脚,奔跑在崎岖的山路上...。多少伤员在转危为安时都情不自禁地向她行跪拜大礼,多少伤员苏醒后对着她喊“妈妈”。对于戎冠秀而言,像这样的儿子到底有多少,她自己都说不清。一位曾被戎冠秀救过的战士在回部队后,给戎妈妈写了一封信:“戎妈妈,您是子弟兵伟大的母亲,我愿将我的枪端得平平的,瞄得准准的,去射击万恶的敌人,保卫您,保卫我们的晋察冀!”

战争年代,上战场就意味着牺牲,有的人会想尽办法来逃避参军然而在平山县的扩军大会上,区长扩军的话刚讲完,戎冠秀就从人群中站了起来,高声说:“区长,我有三个儿子,都报上名!让上级去验,验上哪个哪个去!都验上了就都去!如果不嫌我老伴老,让他给咱八路军喂马!”就这样,戎冠秀先后把自己的2个儿子和3个孙子都送去参军。战火无情,枪林弹雨,孩子们这一去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,但她知道今天自己的骨肉分离是为了让更多的亲人可以团聚。在她的带动下,下盘松一带出现了父送子、妻送郎、兄弟争相上战场的热潮。  

1951年,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戎冠秀小儿子牺牲了!

听到这个消息时,戎妈妈“轰”的一声,眼前天旋地转……她忙靠墙站稳,愣怔了片刻,慢慢镇定下来,当看到家人都哭成一团,强忍悲痛说道:“哭什么!打仗哪能没有牺牲,战场上牺牲的哪个不是爹娘的亲骨肉,所有的人民子弟兵,他们都是咱的儿!”

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,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,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,最后一个亲骨肉含泪送战场,戎妈妈就是这样把自己的所有都献给了我们的人民子弟兵。说不尽的戎妈妈,永远的戎妈妈。

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军90周年大会上指出,哪里有危难,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,谁把人民放在心上,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,戎妈妈用一生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的赞歌!军民一家亲,共谱鱼水情,永葆初心不忘党,军民鱼水情更长!